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棘手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,尤其是我国,自2003年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》起,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《2015年成人烟草调查报告》,我国的吸烟者人数依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,已达3.16亿人。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对烟草依赖问题的定性,始终处于一个未知状态。
那么烟草依赖究竟是什么问题?确切地说,烟草依赖与烟草没有直接关系,烟草依赖是一个纯粹的心理问题。
什么是心理问题?心理是大脑器官对应的、全部活动的总称,其广袤无边。心理问题是指因为大脑机能活动失调所引起的所有异常的、非器质性的问题。其典型特征是持久的心理冲突,主要表现是那些不良的情绪情感体验,包括:焦躁、抑郁、愤怒、注意力下降等等。心理问题属于正常心理的范畴,不属于疾病状态。
烟草依赖又是怎么回事?从现象上看,烟草依赖是对吸烟行为,无法做到有效地取舍,而形成的一种欲罢不能的现象,俗称吸烟成瘾。烟草依赖的典型特征是在其背后,如影随形般地附着一个“痛苦源”,牵扯着成瘾者明知不可为,却又无法自拔。如果没有了“痛苦源”这个障碍,也就不会有烟草依赖这回事。因此烟草依赖的真相,就隐藏在对“痛苦源”的剖析和认识当中。
首先来了解“痛苦源”具体都有哪些表现,这一点很容易做到,吸烟者只要把再次吸烟的时间间隔适当地延长,便很快就可以体验到。一开始吸烟者会感到心里有些发紧、压抑,逐渐就会出现焦躁、神不守舍、坐立不安、愤怒等情绪反应,直至越来越难受。对于“痛苦源”的这些体验,大多数的人,也包括主流的控烟机构都一致认为,它们是躯体烟毒存量减少所致。因此把烟草依赖现象,归咎为是烟草本身、以及尼古丁作用的结果。支撑这个观点的依据有两个:一个是吸烟者只要控制自己不吸烟,就会很难受,而只要及时吸烟,难受感就会立即消失这一现象;一个是尼古丁依赖、成瘾理论。
然而在认识痛苦体验真相的问题上,人们忽略了另外两个现象:一个是有众多的、长期处于恶劣二手烟环境下的非吸烟者,并没有出现因为远离二手烟而难受、不舒服的现象;另一个是常识告诉我们,人的一切活动,都是在大脑的支配下完成的。即人的每个行为的背后,必然都如影随形地伴随着相应的心理活动。就是说,戒烟就意味着同时发生了身体不再摄入烟毒,和与戒烟相对应的心理活动这两件事。
到此只要把上述三个现象综合到一起,再加以分析和观察,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:戒烟后的痛苦体验,只能与心理活动有关。可是戒烟又是如何与心理活动联系到一起的呢?这个问题不难理解,因为这与戒烟的对象密切相关。
说到戒烟的对象,有人会毫不犹豫地指出:戒烟的对象就是吸烟行为。因为没有了吸烟行为,一个人就是标准的非吸烟者。粗略地看这个答案没有错,可是稍加观察就会发现,吸烟行为是一个典型的、由综合因素导致的行动。例如:你如果只给一个无法动作的、强烈渴望吸烟的人一支烟,他会说:这是在逗他。如果再给他一个火机,他会说:这是在损他。而只有把烟送到他的嘴里,并点上火让它用力地吸上一口,他才会说:这是真心在关心他。
就是说,只有在各个因素都具备的情况下,吸烟行为才能够完成。包括:肢体、身体器官、烟制品、火机、空气、吸烟环境及渴望吸烟的念头等因素,其中除了渴望吸烟的念头,所有的因素非吸烟者都同样具备。显然以吸烟行为为单元,当做是戒烟的对象,就太过于笼统和模糊了,根本就没有方向性可言,戒烟者即使拥有再强大的戒烟愿力,也很难落实到实处。
实际上,无论戒烟者知道与否,戒烟真正面对的对象,都是头脑中渴望吸烟的念头。而戒烟,就意味着是通过对抗、革除的心理活动,去面对渴望吸烟的念头。由于念头与摆脱烟草的愿望,均来自戒烟者的大脑,显然二者之间的彼此作用,相互的对抗,必然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压力源,等于是自己把自己的大脑,演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。在这样一个非外部因素导致的、巨大的和连续的冲突面前,戒烟者怎能会不出现痛苦的内心体验?
可见戒烟后的“痛苦源”,是由戒烟者不当的内心活动造成的,是典型的心理问题。由于吸烟者的平均烟龄相对较长,烟瘾一旦发作起来也是异常的难受,并且无论是闻到、听到或者看到与烟草有关的事项,或者面对压力,均会诱发对吸烟的渴望,吸烟成瘾已经达到了严重标准的程度。因此得出结论:烟草依赖是严重的心理问题。
以上便是香烟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烟草依赖主要是心理问题 烟草依赖的实际情况分析的相关内容,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对于烟草依赖的相关信息更加了解呢,想要了解更多内容欢迎点击:国内烟草依赖患者人数已经过亿 青少年吸烟率达到34%!